隨著物質條件的日益優渥,獨生環境的“80后”“90后”無心可操,每每溺沒在父母的呵護中不愿醒來。所謂“不想長大”,究竟是憊懶,還是葆有難得的純真?此有兩說。
“理解者”以“堅持天真”為由。聽來固然令人神往的。提到長大,不免總要對“社會如何”侃侃而談起來,并且預備做斗士要揚那污濁的波。然而,我想,切忌將“固守本心”與“天真”混為一談!何以用“孩子氣”作要挾,逼來了自己的得益?成長亦意味著對世事更加理性的考量,而非用童話的標準去審度。像是三毛的撒哈拉鄰居:從借火柴、借藥品,到要鞋、要餐具,最后甚至想看看她的牙刷。人與人的關系當然不致冷漠,鄰里互助的溫暖決不能被利益圈定——“不想長大”者義正言辭地說著。然而像三毛這樣頂好頂熱心的人都煩不勝煩起來:這沒有窮盡的“美好的”愿望,最后只好由好心人來吃啞巴虧。“不想長大”首先不是任性的理由;如此“天真”,恕我不能茍同。
“你得長大。”批評者如是說。不愿茍且,干脆緊閉了眼,將一切付與一句“不想長大”,僅僅是在用純真和不負責任筑起的高墻內瑟瑟發抖罷了:一時還覺得自己勇敢、高尚。中流砥柱漸老,正當少年的卻又全是“寶寶”作文http://www.the13thgeek.net/,民族何以為繼?慣于張著嘴巴等待蜂蜜,卻不想擔起責任,融入社會去拼搏,其實質只是一種懶惰,以拒絕長大作為護身的城堡。
我否定逃避責任者。然而,在一種意義上,“不想長大”是可貴的!
“我要向你們說精神的三種變形:看精神如何變為一匹駱駝,駱駝又變為一頭獅子,最后獅子變為一個赤子。”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。首先——首先,得是駱駝!它問,什么是重的和最重的?它屈下雙膝去承擔。敢于承擔,能夠承擔,樂于承擔,堅毅地朝著它的沙漠走去,不找借口,沒有彷徨。而后,駱駝得變為一只獅子——它搶劫自由,并成為自己的沙漠之王!這是對青年人更高的要求,打破“你應當”而高喊“我意愿”,在承擔之上創造呼吸的空氣,為意愿成就自由的土壤。最后方是赤子。不得不變形為赤子,它是無懷,是不偏不倚,其必要性便在于,新秩序的建立只有最純凈的才能做到。“赤子”之行,卻不可跳過“駱駝”與“獅子”。從有擔當的,再到有思想、有進攻性的,最后才是返璞歸真,笑著說“不想長大”。
青年人!考慮了自己的“不想長大”了么?必從駱駝起,獅子,而后赤子。意志得以意愿自己的本心,失去世界者復得自己的世界。此為成長。